起诉主体不存在法院会怎么办?
当法院发现起诉主体不存在时,将采取以下步骤:
1. 初步审查
.jpg)
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首先会对起诉状进行初步审查,检查起诉状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和内容要求。如果法院发现起诉主体不存在,将进入后续程序。
2. 核实调查
法院将对起诉主体是否存在进行核实调查。这可能包括查阅工商登记信息、实地走访调查或调取相关资料。如果调查结果证实起诉主体不存在,法院将采取以下措施:
3. 告知当事人
法院将书面告知当事人起诉主体不存在的情况,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0条向法院提出起诉。
4. 裁定驳回起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0条,法院将裁定驳回起诉。该裁定不得上诉。
5. 通知当事人
法院将书面通知当事人驳回起诉的裁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对该裁定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其他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尽管起诉主体不存在,但法院仍可以审理案件。这些情况包括:
诉讼主体不适格:如果起诉主体不适格,但其实际履行主体存在,且未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异议,则法院可以继续审理。 变更诉讼主体:如果起诉主体在诉讼过程中发生变更或消灭,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变更起诉主体,继续审理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