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前被申诉人想调解怎么办
引言 在诉讼程序中,调解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在开庭前,如果被申诉人希望通过调解解决纠纷,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一、理解调解程序 调解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纠纷解决方式,由中立的第三方(调解员)协助当事人友好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与诉讼相比,调解更具灵活性、保密性,且成本更低。
二、主动提出调解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的规定,被申诉人可以在开庭前向原告提出调解请求。被申诉人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向原告提出调解意愿,并说明调解的具体内容或原则。
三、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 有多种调解方式可供选择,包括法院调解、诉讼外调解和委托调解。被申诉人应根据纠纷的性质、双方的关系和调解意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
四、寻找合适的调解机构 如果当事人选择法院调解,则应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调解。如果当事人选择诉讼外调解,可以委托相关的调解机构或组织。
五、参与调解过程 在调解过程中,被申诉人应积极参与,全面陈述事实,阐明诉求,并与调解员和原告充分沟通。被申诉人应本着诚信的态度,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六、达成调解协议 如果调解成功,当事人将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应当载明纠纷的解决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七、调解协议的效力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八、调解不成怎么办 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继续进行诉讼。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调解失败是由于被申诉人的过错导致的,法院可能会在判决中考虑被申诉人不诚信的态度。
九、实务中的注意事项 被申诉人在提出调解请求时,应明确调解的范围和内容。 调解过程中,被申诉人应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包括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等。 如果调解协议的履行发生争议,被申诉人应当及时向法院申请执行。
结语 开庭前被申诉人想调解,需要主动提出调解请求,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并积极参与调解过程。如果调解成功,可以节省诉讼时间和成本,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调解不成功,当事人仍可继续诉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