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国劳动法中的特殊制度
引言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准司法制度,具有独特的法律属性和实务意义。在中国,劳动仲裁主要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相关法规进行。以下文章将探讨劳动仲裁的法律部门属性,重点分析其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劳动法中的特殊制度
劳动仲裁并非完全属于行政法或民法,而是劳动法中的特殊制度。其具有以下特点:
独立审理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委员会是独立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外的仲裁机构,专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履行裁决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调解优先,仲裁裁决终局:仲裁程序一般以调解为先,调解不成才进行仲裁。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当事人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委员会的性质
中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分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地方劳动仲裁委员会和各级工会设立的工会劳动仲裁委员会。
地方劳动仲裁委员会: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具有行政机关的性质。
工会劳动仲裁委员会:属于群众团体,不属于国家机关。
劳动仲裁的程序
劳动仲裁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申请仲裁: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受理审查:仲裁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确认符合受理条件后予以受理。
调解:仲裁员主持调解,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仲裁裁决:调解不成,仲裁员进行仲裁,并依法作出仲裁裁决。
裁决书送达和执行:仲裁裁决送达当事人,当事人不履行裁决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劳动仲裁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具有以下地位和作用:
劳动争议的初审制度: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途径,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首先进入仲裁程序。
保障劳动者权利:劳动仲裁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了便捷、低成本的维权途径,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劳动和谐:通过调解和仲裁,劳动仲裁制度促进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
减轻法院负担:劳动仲裁制度将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消化在仲裁程序中,减轻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压力。
总结
劳动仲裁是中国劳动法中的特殊制度,其法律属性介于行政法、民法和劳动法之间。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劳动仲裁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劳动者权利,促进劳动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了解劳动仲裁的法律属性和程序对于用人单位、劳动者和法律从业者而言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