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报复性起诉:中国的法律应对措施
报复性起诉,是指为了报复或恐吓他人而提起的毫无根据的诉讼。在中国,遭受报复性起诉的人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寻求保护:
反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0条,被告在接到起诉状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反诉。反诉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被告可以通过反诉请求确认其权利不受侵害、请求赔偿损失或要求原告承担相应责任。
恶意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恶意提起诉讼的,可以予以制裁。恶意诉讼是指原告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虚构诉讼请求,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提起诉讼,严重扰乱司法秩序的行为。人民法院对恶意诉讼的,可以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诉讼保全
为防止遭受报复性起诉的人遭受进一步损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一方的行为致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依法对有关财产或者证据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诉讼保全可以请求对原告的财产或证据进行保全,以防止其转移、隐匿或毁损。
律师代理
遭受报复性起诉的人应及时委托律师代理,由律师向人民法院提交反诉、恶意诉讼申诉或诉讼保全申请。律师在诉讼中可以搜集证据、撰写法律文书、参加庭审辩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投诉
如果人民法院对遭受报复性起诉的人的请求不予受理或处理不当,可以向人民法院的上级主管机关、检察机关或监察机关进行行政投诉。行政投诉可以揭发人民法院执法不公、徇私枉法或其他违法违纪行为,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或纠正。
刑事报案
如果报复性起诉的行为构成严重犯罪,如诬告陷害、诽谤、敲诈勒索等,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将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其他途径
除了上述法律途径外,遭受报复性起诉的人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舆论等方式曝光原告的恶意行为,寻求社会支持和同情,形成舆论压力,对原告施加道德或心理压力。
总之,在遭受报复性起诉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反诉、恶意诉讼申诉、诉讼保全、委托律师代理、行政投诉、刑事报案等途径寻求法律保护。面对恶意诉讼,当事人不应心存畏惧,而应充分利用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勇敢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