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仲裁不成如何处理
劳动关系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渠道,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仲裁结果可能无法令双方当事人满意。在此情况下,当事人应了解后续可采取的法律途径,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诉讼
.jpg)
当劳动关系仲裁不成时,当事人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可以由原告方(通常是劳动者)或被告方(通常是用人单位)提起。
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法院将审查仲裁裁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对事实证据进行重新审查。法院最终作出的判决将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申请仲裁复议
在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仲裁机构申请对仲裁裁决进行复议。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的上一级仲裁机构申请复议。
复议申请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例如:
存在新的证据或者事实,足以推翻原仲裁裁决; 仲裁庭存在违法或违规行为。
仲裁委员会经过审查,认为复议申请符合条件的,将受理复议申请并重新审理案件。复议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最终约束力。
三、协商调解
劳动争议的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协商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的协助下,自愿就争议事项达成协议的过程。
协商调解可以由工会、劳动监察部门或其他调解机构主持。调解成功的,将制作调解协议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四、其他途径
除了上述法律途径外,当事人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有关行政机关投诉举报用人单位违法行为。 工会维权:如果劳动者是工会会员,可以寻求工会的帮助,工会可以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争议。 媒体曝光:通过媒体曝光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引起社会关注,从而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注意事项
在处理劳动关系仲裁不成的情况时,当事人应注意以下事项:
及时提起诉讼或复议申请:根据法律规定,提起诉讼或复议申请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当事人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收集证据:无论是诉讼、复议还是协商调解,当事人都需要收集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寻求专业帮助:劳动争议涉及专业法律问题,当事人可以聘请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提供专业意见和协助。
总之,劳动关系仲裁不成的情况,当事人还有多种法律途径可供选择。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注意相关法律时效和程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