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到期未开庭的应对措施
引言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允许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不羁押的情况下,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会设定一个期限,若在此期间未开庭审理案件,取保候审将自动到期。对于取保候审到期而未开庭的情形,当事人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积极应对,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jpg)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取保候审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结案的,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六个月”。
取保候审到期未开庭的原因
取保候审到期未开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
案件情节复杂,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 检察院正在审查起诉书,尚未提起公诉。 法院审判庭期安排紧张,无法及时开庭。
应对措施
当取保候审到期而未开庭时,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主动联系司法机关:向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了解案件进展情况,询问未开庭的原因并督促其尽快开庭审理。 2. 申请延期取保候审:如果案件情节确实复杂,需要延长取保候审期限,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请延期取保候审。 3. 提起申诉:如果司法机关无正当理由迟迟不提请公诉或不及时开庭审理,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司法机关提出申诉,维护自己的诉讼权利。 4. 聘请律师:委托律师代理案件,可以协助当事人了解案件进展情况,与司法机关沟通协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注意事项
保持联系: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保持与司法机关的联系,及时出庭应诉。 避免逃避:擅自离开取保候审的指定地点或逃避出庭,属于违法行为,可能导致检察院或法院依法重新逮捕。 遵守规定: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应当遵守取保候审保证书的规定,不得实施妨碍侦查或审判的行为。
结语
取保候审到期未开庭的应对措施较为复杂,需要当事人积极主动地与司法机关沟通,并采取适当的法律措施保障自身权益。通过以上措施,当事人可以有效地避免诉讼权利受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