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后,房屋的分配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尤其是当房屋是父母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如何分配房屋,需要遵循哪些法律规定?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需要明确的是,夫妻离婚时,房屋的分配原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来确定的。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离婚时,共同财产应当平分。共同财产包括夫妻婚后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经过夫妻共同劳动或者共同生活所增值的部分。因此,如果父母的房屋是夫妻婚后共同购置或者通过共同劳动或者共同生活所增值的,那么在离婚时应当平分。
如果父母的房屋是婚前夫妻双方所拥有的,那么在离婚时,这部分房屋属于个人财产,不应当平分。这时,夫妻双方可以协商一致,自行分配。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
.jpg)
另外,如果父母的房屋是其中一方的婚前财产,但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另一方对其进行了贡献,比如进行了装修、维修等,那么这部分房屋的增值部分应当平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父母的房屋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但是其中一方对其进行了特殊贡献,比如全款购买或者独自还清贷款等,那么这部分房屋的分配应当根据特殊贡献的大小来确定。
除了以上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就是如果父母的房屋是一方的个人财产,但是另一方在离婚后需要继续居住,比如照顾未成年子女等原因,那么这部分房屋的使用权可以暂时划归给需要居住的一方,但是不影响其归属权。
夫妻离婚后,父母的房屋如何分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是共同财产,应当平分;如果是个人财产,可以自行协商分配;如果存在特殊贡献,应当根据贡献大小来确定;如果需要继续居住,可以暂时划归使用权。在处理房屋分配问题时,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尊重彼此权益,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