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多久会拘留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逃逸肇事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肇事逃逸行为将面临不同的处罚,具体情况取决于逃逸时间和事故后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意味着,如果肇事逃逸行为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则有可能面临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刑罚。
那么,肇事逃逸多久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呢?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肇事逃逸行为应立即报警或者报告交通管理部门,否则将被视为逃逸。因此,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报警或报告交通管理部门,那么不会被认定为逃逸行为;但是,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后一段时间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那么就有可能被认定为逃逸行为。
具体来说,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肇事逃逸行为的逃逸时间分为三种情况:1)逃逸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2)逃逸时间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的;3)逃逸时间超过72小时的。对于这三种情况,法律规定了不同的处罚。
对于逃逸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到场接受调查,并可以对其处以罚款。如果肇事者拒不到场接受调查,则可以被拘留。这意味着,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不到24小时内主动向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接受调查,那么不会被认定为逃逸行为,也不会被拘留。
对于逃逸时间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条规定,肇事者将面临罚款和拘留的处罚。具体来说,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到72小时内主动向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接受调查,那么可以被处以罚款,并被拘留5日以上10日以下。如果肇事者在这段时间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也没有向交通管理部门报告,那么就有可能被认定为逃逸行为,并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对于逃逸时间超过72小时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四条规定,肇事者将面临拘留和刑事追究的处罚。具体来说,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超过72小时才向交通管理部门报告或接受调查,那么将被认定为逃逸行为,并面临拘留和刑事追究的处罚。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多久会被拘留取决于逃逸时间和事故后的行为。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报警或报告交通管理部门,并接受调查,那么不会被认定为逃逸行为,也不会被拘留。但是,如果肇事者在事故后一段时间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那么就有可能被认定为逃逸行为,并面临拘留、罚款甚至刑事追究的处罚。因此,我们应当时刻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行动,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