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赔偿不执行怎么办?
在中国,当一方胜诉判决生效后,如果对方拒不履行,当事人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胜诉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各种措施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如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冻结其银行账户、拘留罚款等。
2. 申请公证
胜诉方可到公证处申请制作执行公证书。公证后,公证书具有与法院判决书同等效力,可作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
3. 通过调解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尝试与被执行人进行调解协商,达成新的履行协议。如果协商达成,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强制执行。
4. 申请执行异议之诉
被执行人认为执行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之诉。法院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
5. 申请追加执行标的
如果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胜诉方可以申请追加执行标的。执行标的可以是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收益或其他权利。
6. 申请追加义务人
如果被执行人与他人负有连带执行义务,胜诉方可以申请追加义务人。其他义务人可以被纳入强制执行范围。
7. 申请执行罚款
对拒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法院可以对其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不超过判决标的额的50%。
8. 向有关部门举报
胜诉方可向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举报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的行为。相关部门可能会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9. 申请破产
如果被执行人丧失清偿能力,胜诉方可向法院申请宣告被执行人破产。破产后,被执行人的财产将由破产管理人进行变现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
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判决生效后两年。 强制执行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恶意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在2021年发布《关于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强制执行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法院的执行职责,完善了执行程序,提高了执行效率。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胜诉方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判决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