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公司不给钱:中国法律下的维权指南
当劳动仲裁公司不支付裁决金额时,面临这种情况的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法律途径来维权:
1.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jpg)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4条,劳动仲裁裁决书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仲裁机构应当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收到裁决书后,如果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仲裁公司不履行裁决义务,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程序:
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 法院受理后,会向仲裁公司发出执行通知书。 仲裁公司收到执行通知书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裁决义务。 如果仲裁公司拒不履行,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银行账户等强制措施。
2. 追究仲裁员责任
如果劳动仲裁公司不履行裁决义务,职工还可以追究仲裁员的责任。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5条,仲裁员对作出的裁决应当依法负责。仲裁员在审理劳动争议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等行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追究责任程序:
向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或纪检机关举报仲裁员的不当行为。 监察机关或纪检机关调查核实后,可以对仲裁员进行处罚。 如果仲裁员构成犯罪,可以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劳动仲裁公司不履行裁决义务,职工还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监督劳动仲裁工作的职责,可以对不履行裁决义务的仲裁公司进行处罚。
投诉程序: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交书面投诉材料。 劳动行政部门受理投诉后,会进行调查核实。 如果投诉属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仲裁公司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执照等。
4. 其他途径
除了上述法律途径外,职工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媒体曝光:向媒体曝光仲裁公司不履行裁决义务的不法行为,引起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 工会维权:如果职工是工会会员,可以寻求工会的帮助,工会可以代表职工向仲裁公司或相关部门提出申诉。 集体维权:如果有多名职工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联合起来集体维权,增强维权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时效为1年,从裁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追究仲裁员责任的时效为2年,从职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仲裁员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等行为之日起计算。 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劳动争议的时效为60日,从受理投诉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