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伤死亡员工仲裁指南
引言
当一名员工因非工伤事故死亡时,其家属或其他依法享有权利的人(以下简称“权利人”)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下将根据中国的法律,围绕非工伤死亡员工仲裁展开详细阐述。
.jpg)
仲裁程序
1. 受理范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因死亡而引起的争议。
2. 仲裁申请
权利人应当在员工死亡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仲裁申请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申请人的姓名、住所、联系方式; 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或者主要营业地; 仲裁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3. 仲裁审理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会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仲裁庭一般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一人为首席仲裁员。仲裁庭可以调查取证,询问当事人、证人,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赔偿项目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非工伤死亡员工的赔偿项目包括:
丧葬补助金:相当于上一年度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6个月; 供养亲属抚恤金:由职工生前工资的20%乘以供养亲属的系数决定。该系数根据供养亲属的数量和年龄确定;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相当于上一年度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12个月。
仲裁裁决
仲裁庭经过审理,会根据事实和证据作出裁决。裁决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特殊情况处理
1. 死亡原因不明
在死亡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现有证据和调查结果,参照工伤认定标准进行认定。
2. 死亡后已超过一年
如果员工死亡后已经超过一年,权利人仍然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仲裁委员会会将超期申请的原因等情况纳入考虑,慎重对待。
证据收集
在非工伤死亡员工仲裁中,权利人要积极收集证据,包括死亡证明、事故报告、工资单、供养亲属证明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仲裁庭查明事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仲裁注意事项
1. 及时申请仲裁
权利人应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仲裁,以免错过诉讼时效。
2. 准备充分的证据
充足的证据是仲裁成功的关键。权利人应尽早收集相关证据,并整理成册。
3. 聘请专业律师
如果权利人对法律不熟悉或者证据不足,可以考虑聘请专业律师协助仲裁。
4. 积极参与仲裁
权利人应积极参与仲裁,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
结论
非工伤死亡员工仲裁是一项复杂的法律程序。权利人必须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掌握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及时申请仲裁,积极参与仲裁,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仲裁机构也应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依法作出裁决,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