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仲裁后不给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后,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申请劳动仲裁
.jpg)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时需要提供工伤认定书、工资单等证据材料。
仲裁委员会经过调查取证,会做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有约束力。
2. 向法院起诉
如果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后,会依法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具有法律强制力,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判决履行义务。
3. 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用人单位在法院判决生效后仍拒不履行义务,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会通过查封、扣押用人单位的财产、冻结其银行账户等措施,强制其履行判决义务。
4. 申请拖欠工资行政处理
劳动者也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拖欠工资行政处理。
人社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拖欠工资,并可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5.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代位求偿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向用人单位追索已支付的费用。
经办机构追偿成功的,将追偿的款项支付给劳动者。
建议:
在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前,先与用人单位协商,争取协商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及时向相关部门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避免超过法定期限。 收集充分证据,如工伤认定书、工资单、就医发票等。 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积极配合调查,陈述事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用人单位有恶意拖欠等违法行为,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