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中的房屋拆迁办理程序
一、确认房屋性质
首先,需要确认待拆迁房屋的性质,是否属于合法建筑。对于合法建筑,拆迁方应依法补偿并妥善安置;对于违法建筑,拆迁方有权依法强制拆除。
.jpg)
二、收集证据
收集与房屋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产权证、房屋登记证明、土地使用证、房屋价值评估报告、居民户口本等。这些证据将作为起诉的依据。
三、准备起诉材料
起诉材料主要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诉讼费缴纳凭证等。起诉状应明确被告(拆迁方)、诉讼请求(要求拆迁方停止拆迁、赔偿损失等)、事实与理由(说明房屋合法性、拆迁方违法行为等)。
四、向法院起诉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房屋所在地或拆迁方所在地确定管辖法院。立案庭审查起诉材料符合法定要求后,予以立案受理。
五、法院审理
法院受理案件后,将对房屋的合法性、拆迁方的行为是否合法、拆迁补偿标准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审理。法院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审,质证、辩论。
六、调解与判决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先尝试调解双方的纠纷。如果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将达成调解协议,案件就此结案。如果调解不成功,法院将根据事实和证据作出判决。
七、判决执行
法院判决生效后,拆迁方应按照判决内容履行义务,包括停止拆迁、支付赔偿金、提供安置房等。如拆迁方拒不执行判决,当事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的事项:
起诉时效:房屋拆迁纠纷的起诉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拆迁决定或拆迁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律师代理:房屋拆迁纠纷涉及法律专业知识较强,建议委托专业的律师代理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证据保全:在起诉前,当事人应及时对房屋进行证据保全,如拍照、录像等。 积极调解: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优先调解纠纷。当事人应积极参与调解,争取达成有利于自身的调解协议。 执行异议:拆迁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时,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异议,由法院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