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对员工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度。拖欠工资多少可以立案呢?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拖欠。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在下列期限内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jpg)
1.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的,自应支付之日起六十日内;
2.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者全部应得的工资的,自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过60天,劳动者就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未支付全部应得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当然,如果劳动者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需要注意一些期限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劳动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限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过两年,劳动者将无法通过诉讼来维权。
除了以上规定之外,不同地区的具体规定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北京市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过一个月,劳动者就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在上海市,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过一个月,劳动者可以向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拖欠工资是一种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利通过仲裁或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过60天,劳动者就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未支付全部应得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然,不同地区的具体规定也可能有所不同,劳动者需要了解当地的相关规定。